一、并购的财务风险指标有哪些?
偿债能力,运营能力,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分析是属于财务指标分析!嗯写财务风险应该不需要写这个吧!我想弱弱问一下,嗯是写毕业论文么,多参考些文献,找找感觉就行了! 仅供参考!
二、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及其控制?
企业并购时最大的的财务风险在于,被并购的标的资产价格数额被资产评估公司虚夸放大,尤其是属于轻资产的标的资产,评估机构给无形资产的评估价值过高。
结果一方面让并购方用超出实际价值很高的价格购买标的资产。另一方面并购完成后经过时间的检验,被并购的资产并没有产生理想的经营效果。
对这种情况的防范和控制只能通过以商誉的形式来抵消部分风险。如果被并购方盈利不及预期,并购方通过对被并购方商誉减值来解决部分损失。
三、企业并购财务风险防范的意义?
(一)企业价值评估风险
在确定目标企业后,并购双方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以持续经营的观点合理地估算目标企业的价值并作为成交的底价,这是并购成功的基础。
目标企业的估价取决于并购企业对其未来自由现金流量和时间的预测。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可能因预测不当而不够准确,这就产生了并购公司的估价风险,风险的大小取决于并购企业所用信息的质量,而信息的质量又取决于下列因素:目标企业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并购企业是善意收购还是恶意收购;准备并购的时间;目标企业审计距离并购时间的长短等。也就是说,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风险根本上取决于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大小。由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提交的审计报告水分较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够充分。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资产价值和赢利能力的判断难于做到非常准确,在定价中可能接受高于目标企业价值的收购价格,导致并购企业支付更多的资金或更多的股权进行交易。并购企业可能由此造成资产负债率过高以及目标企业不能带来预期赢利而陷入财务困境。
(二)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并购后由于债务负担过重,缺乏短期融资,导致出现支付困难的可能性。流动性风险在采用现金支付方式的并购企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由于采用现金收购的企业首先考虑的是资产的流动性,流动资产和速动资产的质量越高,变现能力就越高,企业越能迅速、顺利地获取收购资金。这同时也说明并购活动占用了企业大量的流动性资源,从而降低了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快速反应和调节能力,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如果自有资金投入不多,企业必然采用举债的方式,通常目标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过高,使得并购后的企业负债比率和长期负债都有大幅上升,资本的安全性降低。若并购方的融资能力较差,现金流量安排不当,则流动比率也会大幅下降,影响其短期偿债能力,给并购方带来资产流动性风险。
(三)融资风险
并购的融资风险主要是指能否按时足额地筹集到资金,保证并购的顺利进行,如何利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资金渠道在短期内筹集到所需的资金是关系到并购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
并购对资金的需要决定了企业必须综合考虑各种融资渠道。如果企业进行并购只是暂时持有,待适当改造后重新出售,这就需要投入相当数量的短期资金才能达到目的。这时可以选择资本成本相对较低的短期借款方式,但还本付息的负担较重,企业若届时安排不当,就会陷入财务危机。如果买方是为了长期持有目标公司,就要根据目标企业的资本结构及其持续经营的资金需用,来确定收购资金的具体筹集方式。并购企业应针对目标企业负债偿还期限的长短,维持正常的营运资金,使投资回收期与借款种类相配合,合理安排资本结构。比如用短期融资来维持目标公司正常营运的流动性资金需用,用长期负债和股东权益来筹集购买该企业所需要的其他资金投入,在并购企业不会出现融资危机的前提下,尽量降低资本成本,力求资本结构的合理性。
四、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分析
企业并购是一项经济活动,涉及两个或多个企业的合并或收购。这种合并或收购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战略目标、拓展市场份额或实现经济效益。然而,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分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以评估并购交易的可行性和潜在的财务风险。
合并或收购的动机
企业进行并购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一些常见的包括:
- 拓展市场份额:通过收购竞争对手或相关产业的企业,以拓展企业的市场份额。
- 实现经济规模效益:通过合并企业,实现规模经济效益,降低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
- 进入新市场:通过并购进入新的地理市场或行业,以获取新的商机和增加收入来源。
- 获得核心技术或专利:通过并购具有关键技术或专利的企业,以提升自身竞争力。
财务风险分析的重要性
企业进行并购交易时,需要进行全面的财务风险分析,以评估交易的可行性和潜在的风险。以下是财务风险分析的一些重要方面:
财务报表分析
首先,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是财务风险分析的基础。通过对目标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进行详细分析,可以了解其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
财务指标评估
除了财务报表分析,还需要评估一些重要的财务指标,例如:
- 流动比率:评估企业的流动性,即企业能够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
- 资产负债率:评估企业的财务稳定性,即企业的债务相对于资产的比例。
- 净利润率: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即每一单位销售收入的净利润。
- 投资回报率:评估企业的投资回报率,即企业的盈利能力相对于投入资本的比例。
行业和市场分析
进行行业和市场分析可以帮助评估并购交易的市场前景和潜在风险。了解目标企业所处行业的发展趋势、竞争格局和市场需求,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准确地评估并购的可行性。
管理团队评估
并购交易的成功与否也与管理团队的能力和经验密切相关。评估目标企业的管理团队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和经验来应对并购交易带来的挑战和变化,是财务风险分析中的重要方面。
常见的财务风险
在企业并购过程中,存在一些常见的财务风险需要注意:
财务不透明度
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可能存在虚增、账目不清晰或信息不准确等问题,这可能导致并购交易的财务不透明度。这种不透明度可能隐藏着潜在的风险和负债,需要进行仔细的财务调查和审计。
财务杠杆风险
并购可能涉及大量的借债,以筹集足够的资金进行交易。然而,过高的财务杠杆可能增加企业承担的债务风险,特别是在经济衰退或行业不景气时。
整合风险
并购交易之后,需要进行企业的整合和重组,以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然而,整合过程可能面临许多挑战,例如不同企业文化的合并、员工流失、技术整合等,这些都可能带来财务风险。
法律和合规风险
并购交易可能涉及到复杂的法律和合规问题,例如反垄断法、劳动法、知识产权法等。未能合规可能导致巨额罚款或法律纠纷,对企业造成重大财务风险。
总结
企业并购是一项复杂的经济活动,需要进行全面的财务风险分析。财务风险分析可以帮助评估并购交易的可行性、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通过综合考虑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指标评估、行业和市场分析以及管理团队评估等方面,可以更全面地评估并购交易的风险和机会。
五、上汽与双龙并购失败的原因有哪些?为什么吉利并购沃尔沃成功了?
不请自答。
上汽收双龙失败的原因,一句话:收购容易,整合难。
2004年10月28日,上汽与韩国双龙债权团在汉城签署了股权买卖协议,上汽成功收购双龙汽车48.9%的股权,总价格约5亿美元。
但是上汽集团只是在股权层面上完成了并购, 却在管理层和企业文化层面缺乏应对经验,导致本应双赢的并购最终出现了危机。
- 根本原因:被收购方“人和性”问题。
2005年1月,上汽向双龙派出了以蒋志伟为新任代表董事的四名高管,和原双龙社长苏镇王官一起管理双龙。而在企业的整合期间,社长苏镇王官不但没有起到正向的推动作用,却不断地在施加反作用力。苏镇王官的潜在对抗,让上汽在进入双龙的第一 年里处于被动的无为状态。而更让上汽不能容忍的是,有迹象表明,苏镇王官私下与有关财团达成交易:如果上汽收购失败,该财团会支持苏镇王官以管理层持股的方式继续运作企业。为此,2005 年 11 月 5 日上汽以企业经营不振为由,罢免了苏镇王官在双龙的职务。
- 重要原因1:文化冲突问题。
双龙汽车公司出售给中国企业异样地拨动了韩国人的心理。韩国人已习惯于韩国企业到中国投资,不曾想到中国的企业到韩国来收购企业。而且国外对中国威胁的大量报道见诸报端。这使得韩国人担心双龙被上汽集团收购后,其先进的汽车制造技术会流向中国,这种论调被韩国媒体不断大肆渲染。而对苏镇王官的罢免引发了双龙汽车工会与内部员工对于上汽“转移技术”的猜疑,而这种怀疑更在 员工与双龙工会的肆意渲染之下,进而扩散到整个韩国社会和舆论界。
- 重要原因2:文化冲突引发劳工问题,上汽采取中国式冷处理水土不服。
双龙工会不断要求上汽尽快履行“产能扩建到 30 万台”的投资承诺,而此时韩国政府结束了对柴油的补贴,这对双龙影响很大。上汽集团就此向双龙工会提出,希望辞退部分员工,中断福利。
裁员行动让对立最终达到沸点,以罢工的形式爆发。2006 年 7 月 13 日,双龙工人开始了第一轮罢工,工会成立了“爱国斗争实践团”,开始在全韩国范围宣传“技术流出”的严重性。7 月 21 日,150 名双龙 工人在首尔和平泽的大街上以三步一拜的形式发起抗议,并向平泽市民宣布长期 斗争的计划。8月16日,双龙工会开始实行所谓的“玉碎罢工”。
但上汽没有就此表示妥协。8月18日,上汽冻结了双龙汽车包括工资、税金在内的所有现金支付,直到工会罢工结束为止。同时还决定,将对支付 期限为 60 天的、向合作企业支付货款的汇票延长期限。这样,双龙 1750 多家相关合作企业开始陷入现金流枯竭的境地。
总结一句,并购中控制权的问题有着十分复杂的内涵,不是简简单单的股权比例和高管换届能够实现的,这一点在海外并购中尤其凸显。文化差异、地缘因素、员工心理、卖方合作程度种种因素都可能在整合过程中爆发巨大的问题。
六、为什么要研究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
要研究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并购双方企业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性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不对称发生的时间;二是不对称信息的内容。从不对称发生的时间上看有事前不对称和事后不对称,事前不对称导致逆向选择行为,事后不对称导致道德风险;从不对称发生的内容上看有行动不对称和知识不对称,行动不对称导致隐藏行动,知识不对称导致隐藏知识。
(二)收购企业管理者目标不明确
1、收购企业管理者的财务风险意识不强在现实并购活动中,决策者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缺乏风险意识,对财务风险缺乏防范意识与防范措施,导致陷入财务危机:
2、收购企业管理者的盲目心态=一些收购企业的管理层为追求规模效应、轰动效应,好大喜功,不考虑企业实际情况,盲目参与并购活动,缺乏静下心来扎扎实实进行并购重组的心态。
(三)价值评估缺乏系统性
与商品市场上的商品交易不同,企业并购是在资本市场上交割企业和资产,需要评估整个企业的资产负债。商品一般具有标准化和可分割性的属性;而资产和企业则是一个动态、复杂的系统,其在交易前、交易过程中和交易之后,受外在条件的交互影响和内在因素的交互作用,会发生可控和不可控的变化,这些变化将导致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进行并购的价值评估发生变化。它不仅要考虑有形资产的价值,而且还要考虑无形资产的价值,甚至管理经验、协作关系、市场占有率等项目的价值也不应该忽略;不仅要接受所有的债权,还要承担相应的债务;不仅要考虑企业现时的使用价值,还要考虑企业的盈利能力,考虑其预期的收益。
(四)并购企业融资不畅
在并购中,投入大量资金对并购方来讲是展示其实力和能力的考验,而这已成为我国企业并购的瓶颈,也构成了我国并购融资的主要风险,即能否按时足额地筹集到资金保证并购顺利进行。并购企业无论采用哪种融资途径,肯定存在一定的融资风险。在多渠道筹集并购资金的情况下,企业还面临着融资结构风险融资结构风险最主要的表现是债务结构不合理,并购企业可能由此造成资产负债率过高以及日标企业不能带来预期盈利而陷入财务困境。
(五)并购企业支付方式不当
支付风险主要是指与资金流动性和股权稀释有关的并购资金使用风险。在比较成熟的资本市场,支付工具一般分为现金支付、股权支付和混合支付三种。南于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从已发生的并购案例来看,并购方的支付形式以现金、资产为主。我国国内支付方式单一是造成并购支付风险的主要原因。
七、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可以写哪些公司?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
(一)定价风险。
并购的定价风险主要是指并购的成交价格问题及对并购企业带来的潜在价格风险。在并购过程中,并购方对目标企业的资产价值和获利能力估计过高,对市场的前景过于乐观,导致出价过高而超出自身的承受能力。
(二)融资风险。
融资风险是指与并购资金保证和资本结构有关的资金来源风险,是企业在并购过程中是否能够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同时是否能够保证并购顺利进行的一种风险。如果融资的安排不当,或是与企业运行连接不够完善,就会形成融资风险,如果融资过早,就会承担许多可以避免的利息; 如果融资过晚或过慢,就会资金不足或是资金供给不正常,导致并购无法顺利进行。
(三)支付风险。
支付风险主要是指资金流动性和股权稀释有关的并购资金使用风险。不同支付方式可能带来的支付风险,最终表现为支付结构不合理或现金支付过多,从而使得整合运营期间的资金压力过大。
(四)整合与运营阶段财务风险。
并购整合与运营阶段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流动性风险和运营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并购后由于债务负担过重,缺乏短期融资,导致出现支付困难的可能性。由于并购活动会占用企业大量的流动性资源,从而导致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快速反应和调节能力降低,增加了企业经营风险。
八、什么是财务并购?
并购方收购上市公司后,通过资产置换等方式改善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使其具有配股融资资格,从而实现并购方从股票市场融资的目的,这就是财务并购。
九、企业在并购中是如何锁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
企业在并购中是通过评估定价风险, 评估定价风险,来锁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
2.支付风险
支付风险是指在并购过程中,由于支付方式选择不当导致并购公司出现亏损的可能性。并购方在并购过程中,可以选择现金、股票或者现金与股票混合支付的方式
十、吉利收购沃尔沃后的财务整合?
当然涉及财务整合问题了 不过吉利并购沃尔沃后海没有多长时间,目前根本看不出整合的效果,不适合做案例。
。如果现在做的话,也只能是做一个财务整合的预期和财务整合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