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菱荣光新卡评测?
五菱荣光新卡还不错,给人的感觉第一眼就是非常有视觉冲击感,而且在动力方面1.5的排量完全够用,甚至多少还会有点推背感。尤其在超车的时候会很明显,其次这款车的油耗非常的低,特别适合家用,百公里油耗只有6.8升左右
二、新卡罗拉中控台高,为何所有评测都未提及?
新卡外形满分,中控丑的1B啊,给人感觉压抑,单薄,不结实的感觉,实际也证明了这点,中控异响终于成了通病!!!
三、意大利卡迪罗拉红酒
意大利卡迪罗拉红酒的世界:品味传承与精湛酿造
意大利,这个古老而充满魅力的国度,以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精湛的美食闻名于世。而在意大利的酒文化中,卡迪罗拉红酒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明珠,蕴藏着丰富的故事和独特的风味。
卡迪罗拉,这个名字源自意大利北部的一个小镇,它不仅是一个地理位置,更是意味着一种传统、一种承诺,一种对美酒的追求。一瓶好的卡迪罗拉红酒,是时间与技艺的结晶,是酿酒师对葡萄的热爱与用心,在每一滴酒中都蕴含着对品质的坚守和追求。
卡迪罗拉红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前,正是在那个时候,酿酒师们就已经开始尝试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种植出品质优良的葡萄,酿造出独特的红酒。随着时间的推移,卡迪罗拉红酒逐渐成为意大利甚至是世界葡萄酒市场上备受推崇的佳酿之一。
卡迪罗拉红酒的特点与品味
卡迪罗拉红酒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口感而闻名,它常常展现出醇厚、浓郁、果味浓郁的特点,令人回味无穷。这种酒体饱满、口感丰富,带有独特的果香和香料的气息,每一口都如同在舌尖上跳跃,让人沉醉其中。
值得一提的是,卡迪罗拉红酒的酿造工艺十分讲究,酿酒师们注重对葡萄的精心选择和处理,采用传统的酿酒技艺,使得每一瓶卡迪罗拉红酒都充满了浓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无论是搭配美食还是独自品饮,卡迪罗拉红酒都能为人带来无尽的惊喜与享受。
卡迪罗拉红酒的酿造过程
要酿造出一瓶优质的卡迪罗拉红酒,需要经历诸多复杂的工序和精心的操作。首先,酿酒师们会选择当地优质的葡萄,如诺拉、桑妮欧维赛、梅洛等,这些品种都能够在意大利的气候条件下生长茂盛,呈现出最佳的口感和香气。
接下来,酿酒师们会将葡萄压榨提取汁液,并进行发酵和陈酿的过程。他们会根据不同的葡萄品种和口感风格,调配不同的酿造配方,利用木桶或者不锈钢罐进行陈酿,让酒液在时间的打磨下愈发细腻和丰富。
最后,经过精心的调配和勾兑,一瓶独特的卡迪罗拉红酒终于诞生了。它可能年轻而富有果味,也可能经过时间的陈酿而更加醇厚和复杂,不同的年份和口感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成为美食搭配的绝佳之选。
卡迪罗拉红酒的搭配建议
卡迪罗拉红酒作为一款口感丰富、风味独特的佳酿,适合搭配各种美食,无论是红肉、奶酪还是甜点,都能找到合适的搭配方案。下面是一些建议的搭配:
- 搭配红肉:卡迪罗拉红酒的醇厚口感和丰富果味适合搭配牛排、羊排等红肉料理,能够凸显食材的鲜美口感。
- 搭配奶酪:卡迪罗拉红酒的果味浓郁和香料气息与奶酪的味道相得益彰,尤其是搭配硬质奶酪效果更佳。
- 搭配甜点:对于喜欢尝试新口味的人群,可以尝试将卡迪罗拉红酒搭配巧克力或者果酱甜点,味道绝对会让您惊喜连连。
总的来说,卡迪罗拉红酒是一款非常适合与美食搭配的佳酿,不论是家庭聚餐还是商务宴请,都是不错的选择。
结语
在意大利卡迪罗拉红酒的世界中,传承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饱含着酿酒师们对美酒的无限热爱与追求。每一瓶卡迪罗拉红酒都是一段故事,一次味蕾的盛宴,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品味这款美妙的佳酿。
四、如何评价38号的领克评测视频?
大致认同,个人感觉也比较客观中肯。
但是比较关注他说的两个问题:
第一个是转向阻尼力度诡异的问题,这个应该是38评车里最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确实很诡异,而且似乎不应该出现,尤其对于领克这样整体完成度高的车型上,出现了这么大的缺陷,现在有网友说是不是38在试车的时候没有关闭车道保持造成的,进一步关注中
第二个是挡位逻辑的问题,领克这种设计恰恰就是为了保护变速箱的,为什么保护变速箱呢,因为有的司机会做出伤车操作,什么样的伤车操作呢,38马上给你举了个他自己的例子,倒车后车没停稳就挂D挡给油。所以我觉得这个变速箱挡位设计本身是没问题的,问题在于使用习惯,如果习惯了这个挡位,不但能保护变速箱,还能提高安全性,这个并不像38说的反而不安全,看来38的长期激烈驾驶行为没有看透这个挡位设计的深意。
五、雅琴sd-38a评测?
雅琴sd-38a化妆品是挺好的一款化妆品,他们家的化妆品使用的特别棒,粉质比较的细腻,不会堵塞毛孔,不会起痘痘,而且都有一股淡淡的花香味,用到脸上非常的好闻,就像喷了香水一样,而且滋润度也比较高,不容易,卡粉也不容易脱妆,还不错。
六、38号评测坦克300油耗?
坦克300定位中型suv,车重超过2吨,百公里实测油耗在13个左右
七、如何评价 38 评测比亚迪唐 DMI 视频,对比评测拿铁 DHT 视频又如何?
家里去年换了台秦Plus DMI,目前行驶里程1万8。
38号有几点评测现象在秦Plus也比较明显。
1、刹车脚感确实一般,总有点感觉刹不住,在刹停时点头比较明显。
2、动力很平顺,但也因为过度追求平顺,动力释放比较慢,也可以称之为慵懒, 不像一台8s的车。
3、动能回收比较照顾原燃油车主,弱挡几乎没有,强档也一般。个人猜测有可能是因为混动车电池比较小,不能承受过大功率充电(实测秦Plus最大动能回收功率30kW)。
4、隔音静谧性确实算不上完美,低速时因为电机的原因很安静,但高速噪音比较明显,不能接受的是作为一辆轿车风噪跟一些SUV差不多。
5、停车时发动机突然运转有点突兀,个人猜测是因为短时间内一步拉到最优经济转速了(2000~3000rpm)。
6、为了凸显性价比,不光是内饰(价格在那可以理解),有些细节也抠到家了,比如D-link用的是联通卡,信号奇差,经常出现失联现象(刚刚远程想查看一下最新里程,又失联了,车停在露天停车场)。
除了以上几点,总体来说还是很满意。
总结起来就是:
价格比两田混动车便宜太多;
结构比其他国产混动车简单,成熟度领先;
平顺性碾压燃油车——我指的是所有!
底盘和NVH有待提升。
八、如何看待38号进军摩托车评测行业?
为什么匿名,一方面这个答案很主观,不客观。因为看到所有答案下都有两方互掐,目前38粉占优势。
对了,我和38对立的地方是,我是摩托车爱好者,我身边也是有一群热爱摩托,专业的工程师和设计师,所以38说自己对摩托完全不感兴趣时,我就觉得,他跟我们拿钱办事的同事没有任何区别。
我想起来那些只是为了工资而一起从事研发工作的同事,当然法律上没有问题,前提是你只要认真完成分类工作就行了。
但是那其中存在很多人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更多时候在推脱任务,扼杀创新,选择他们最简单,最保守,最容易实现的方式去完成研发创新需求。这其实并不适合研发工作,研发往往需要有热爱,有专业,有钻研精神的存在,不然我们永远只是在抄别人的东西,我觉得做媒体也是,媒体是口舌,不是因为热爱,谁会没事每天耗费这么大精力去发声?没有了热爱,唯一的就只有利益。一旦失去了热爱,那么很多时候就是为利益而说话…
以上个人吐槽
---------
我之前在春风干二轮
那会看38评车的视频,觉得挺不错,客观中立
那会真希望评摩托的小丙,犀牛,呆子等人少来我们广宣部门喝茶。
我们广宣部门原来在行政楼3楼最东边,那会负责人是留着山羊胡子的中年黄大叔,经理独立办公室里面靠南朝北,放着小沙发小茶桌,恭候媒体人来聊天。我个人特别不喜欢是犀牛这样的,又当又立的,来了还特装清高。呆子不错,给他骑骑样车是会站在媒体人角度提提意见。赖总挺喜欢小丙,称他是好朋友,搞得他架子很大,要在厂区中间过道试车,让我们检测路试组的全部同事给他在路口门口站岗,当安全员,可威风了。小狮子第一次和我们接触是来试250sr,特别映像深刻,在我们面前把换挡杆踩掉了,后来也是先问我们这一段能不能发;宏毅老师也来过几次,表里如一,私底下代人也和视频里一样,热情大方…(一不小心扯远了)
现在在某民族车企工作
才知道,摩托车那套都是汽车玩剩下的,车企媒体人互相牵制,合作互利。当然有不少真富二代玩车人媒体人,但是得知道合作互利的"利"可不单单是钱,更多是话语权,圈子里的地位,意见领袖的设定…比如给首测首发权,内部独家之类的,都得是有合作意向会说话的媒体。
媒体人在车企面前还是太渺小了,毕竟车子的研发生产,说钱时"万"字从来都是省略的,两位数字不带单位的,往往是"亿"级别的…
九、如何看待38号评测全新ES300h?
真是知乎营销号云评车
试驾老款来云评新款,厉害
新款都没摸过
我都没说38号视频说得对或者错,好或者坏,就指出他的错误,就被营销号先扣上38脑残粉的帽子,来拉一些不明真相的路人的同情。
自己在脑补可以成功抓住38号的什么口误蹭一波热度,把非常好这个程度的形容词说成第一,来激化矛盾,趁机引发热度,营销大V套路多。
云评车么,你雷克萨斯摸得早有什么用,想说明你驾驶技术好么?现在聊新款ES300H顶配,你买了还是你长期开过?雷克萨斯就不能运动了么,操控好=加速好?自己列个表,没发现这尺寸加速8.5还能开到1分06,确实属于操控很好的么。
还有,以前ES底盘确实松散,买ES也确实大部分是比较求稳的人,自然看中老ES的舒适性,但请问这影响新款有操控么?!
@刘三姐呵呵,说不过就拉黑,开过18款ES好牛逼,拿老款来评论新款,云评车无疑。我说GS和我无关是因为我们不是在聊新ES300H么,再说了,GS圈速1分03不是打你第一的脸么,A6比ES加速快,圈速快点不正常么。我也开过18款ES全部配置,这有什么可牛逼么,全新平台凭什么就不能有操控,觉得操控就是动力的圈内人,也没什么可骄傲的吧
-------------------------
营销号后来去急急忙忙试驾了一下,然后强行和老款没什么差别,说自己没有云评车,实际开过了,先扯再试驾不就是云评车么?说自己开了10公里,显得开了很多,其实说白了就试驾了一次,然后同一天又在其他答案,美化说自己开了50公里来提高说服力么?营销号真可怕~
-------------------以下原答案------------------
38号说得确实很全面,新ES避震调教我觉得偏脆,整体很好,但是没有GS那种厚重感,可能这就是路感清晰吧。
开起来方向盘的感觉和GS有微妙的区别,这需要自己体会。
新ES的换挡杆是个大槽点,有个按钮,但是换挡时按不按都一样,不懂有什么用。
最后其实真的,雷克萨斯大多车主都恨厂方没有选配,多少人想要混动+Fsport套件+马克,如果有,销量真的会高不少。
另外混动雅阁我也试驾过,因为设计的优势,平顺性确实比雷克萨斯GS300H好,但是毕竟是30万内的售价水平,要控制成本的,隔音确实比较差,可以理解,按键换挡感觉不是特别安全,中控仪表设计太太太丑了,颜色不知道是不是直接选三原色了,太没设计感了。
混动雅阁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细节,就是自动驻车后,点油门开始前进,是一个舒服的曲线加速度,雷克萨斯GS的是踩下油门后会继续停着,突然往前冲出去,有点像轻微的弹射起步,和混动车的舒适取向不符合。
十、如何看待38号评测蔚来ES8?
作为一个媒体“体制”内的人,我就用媒体行内人角度来爆一些料。
我当时也去了蔚来es8的试驾,在试驾视频和微博里的观点,也提过这台车的一些问题(视频地址:蔚来es8试驾视频:不仅是台车,还是一张生活门票?)。我的观点跟38号基本一致,这台车转向手感模糊,以及动能回收力度突兀,然后就是一系列小问题。
不过作为一个在媒体公司“体制内”的媒体人,我很难像38号那样,从标题到整篇试驾都旗帜鲜明去说一个问题。在试驾视频的标(ba)准(gu)格式中,我也尽力把问题分散到各个位置,好让大家知道。
可惜我这些内容,在当时没激起太多波澜,因为同期的KOL,都是一致给出好评。不是妄自菲薄,现实就是顶层流量的KOL决定了一台车的整体舆论。例如当年某自主品牌的一款里程碑式轿车,先请各大KOL去试,试完后各种捧,等于把这台车定调了。哪怕你提出异议,基本是石沉大海。情况有点像国王的新衣,KOL都说好,你说不好的话,你就会像那个被指责说谎的小孩。
不具体点名,对事不对人,最近有两件事让我对部分KOL甚是失望。我知道经营不易,也不反感充值,毕竟大家不是办慈善机构,但评车起码要有底线。第一个就是这台蔚来es8,不见KOL们反映问题,大部分都是正面评价。庆幸38号这个“野生KOL”站了出来,不管你喜不喜欢他本人,至少这次说得有理有据。
第二个就是我之前去试的另一个新势力品牌——前途K50,由于言辞太直接,于是我的视频被撤了。开始在youtube还能看到,后来youtube也搜不到。当然啦,我在自己微博里保留了这条视频,有兴趣可以在我微博“冯晞帆-稀饭”里搜“前途”来看。我上面提到自己说蔚来问题不能太旗帜鲜明,这个就是原因。过于鲜明,就容易被厂家找上公司,内容都不能存活,还谈何去传播。所以只能先求生存,再考虑给大家夹带私货。
前途K50装嵌问题比es8严重得多,我在视频里都直接演示了出来。当时也有几位KOL去了试驾,再看他们的视频,突然感觉自己很孤独。如此明显的问题,竟然被他们直接忽略,或者闪烁而过,基本说了等于没说。对前途K50的态度,KOL们也是比较一致的说好。别说普罗大众,公司里有同事是某KOL的粉丝,看完我的视频,都是第一时间来说我没事找事,心顿时觉得很凉。正如我同事李立山经常跟我说,自己很爱这行,但又被这行伤过很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