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别克的发展史?
1904年5月19日,大卫·邓巴·别克在布里斯科兄弟的 帮助下创建美国别克汽车公司,但不久公司就陷入了困境。
1904年下半年,一个马车制造商William·C·Durant看准了别克BUICK未来的巨大潜力,毅然买下了这家公司。
他在1908年成立了通用汽车公司,并沿用别克BUICK品牌作为开拓新公司的基石,公司才开始兴旺起来,并创造出汽车年产量居美国第一位的业绩。1908年它的产量达到8820辆,居美国第一位。
二、别克车标发展史?
别克是一家美国汽车品牌,成立于1903年,在其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别克的车标也经历了很多变化。下面是别克车标的发展史:
1903年-1904年:别克汽车公司成立之初采用的是一个大写字母“B”作为标志,这个标志只使用了一年左右。
1905年-1936年:在此期间,别克汽车公司的标志一直是一个由三个盾牌组成的图案,最上面的盾牌上是一个“B”字母,两边的盾牌上还有别克家族的纹章。
1937年-1959年:从1937年开始,别克在其标志上加入了“Roadmaster”和“Century”等车型名称,这些字母都出现在了一个圆形的标志中。
1960年-1964年:在这段时间里,别克的标志变成了一个圆形的“BUICK”字母,字母中间是一颗五角星。
1965年-1990年:从1965年开始,别克的标志变成了一个盾牌状的图案,中间是一个三叉戟形状的图案,象征着别克的三个核心价值:风格、性能和舒适。
1991年-2004年:在这段时间里,别克的标志变成了一个由三个锯齿状的半圆弧形组成的图案,中间还有一个盾牌状的图案,表示别克的品质、性能和舒适。
2005年至今:从2005年开始,别克的标志进行了最大程度的简化,只保留了“BUICK”字母,但是将其设计成了更现代化、时尚化的样式,传达了别克作为现代豪华品牌的形象。
总体来说,别克车标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演变和更新,但是一直保持
三、别克汽车钥匙发展史?
别克汽车发展以来汽车钥匙一共经历6代:工字形钥匙、刀片钥匙、芯片钥匙、折叠钥匙、感应钥匙、触控钥匙。汽车产生以来,正在一步步往成熟化,多功能化发展。钥匙也不例外,都在往智能化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类的生活就要进入全面智能化时代了。
四、别克别克是哪国的品牌
别克是哪国的品牌?这是许多人心中的疑问。别克(Buick)作为一个受到全球消费者喜爱的汽车品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那么,别克到底是哪个国家的品牌呢?
别克品牌最早起源于美国,在当时的全球汽车市场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903年,大名鼎鼎的美国汽车制造商“奥克兰”(Oakland)公司成立,后来发展成为今天我们熟知的别克。别克品牌以高品质、舒适性和豪华感闻名于世。
别克品牌的历史
别克的创始人是大卫·邓巴·布朗(David Dunbar Buick),他是苏格兰裔美国人,在纽约州底特律以北的阿拉巴马州有着一家金粉公司。1899年,布朗创办了来自奥克兰县的“布朗公司”(Buick Auto-Vim and Power Company),开始生产汽车零件和发动机。
然而,在经济困境和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布朗公司的控股权转让给了詹姆斯·惠特科姆(James H. Whiting)。惠特科姆是一位优秀的商人,他相信汽车产业的未来潜力,于是开始投资并重新组织了公司。他将公司改名为“布朗公司”(Buick Motor Company),并于1903年9月继续扩大业务。
1904年,位于密歇根州底特律的布朗公司被步入商业领域的大规模企业“巨人汽车公司”(General Motors)收购。从此,别克品牌开始了与通用汽车的紧密合作。这种合作为别克品牌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会和支持。
别克在全球的传播
自从布朗公司加入通用汽车后,别克品牌的产品不仅在美国国内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也开始向全球市场拓展。别克以其高品质、豪华和可靠性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关注。
20世纪初,别克在加拿大、墨西哥和澳大利亚等地设立了销售和服务网点,逐渐在全球范围内扩大了影响力。1929年,别克正式进入中国市场,成为中国最早引进的外国汽车品牌之一。今天,在中国,别克品牌已经成为了一种豪华和品质的象征。
别克在中国的发展可谓是一帆风顺。自从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别克凭借其独特的设计风格、出色的品质和卓越的驾乘体验,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别克在中国的销售额与日俱增,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重要一员。
别克的独特魅力
别克品牌的独特魅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高品质:别克注重每一个细节,致力于打造高品质的汽车。无论是外观设计还是内部配置,别克都力求精益求精。
- 豪华和舒适性:别克的车型无论是外观还是内饰,都展现出豪华和典雅的风格。同时,别克车型的座椅和悬挂系统设计得非常舒适,为乘客提供了极佳的驾乘体验。
- 创新:别克始终站在技术创新的前沿。从动力系统到智能驾驶辅助,别克不断推出创新的科技配置,满足消费者对汽车科技的需求。
- 可靠性:别克汽车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测试,以确保每一辆车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别克的可靠性也是其在全球享有声誉的原因之一。
总的来说,别克作为一个非常受欢迎的汽车品牌,其历史、影响力和产品的卓越表现使得它成为了世界各地消费者追逐的梦想之一。无论是在美国,中国还是其他国家,别克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众多消费者的心。
五、中国油画的发展史?
油画作为外来画种,400年前被意大利传教士带来中国。在明朝时起先并没有得到中国画家的重视,也没有得到很高的评价。直至乾隆年间,来中传教并在朝廷任职的传教士不在少数,比较有名的当属意大利人郎世宁、法国人王致诚等,他们是中国宫廷第一批外籍画家。清同治年间,传教士在上海土山湾设立孤儿院并设图画馆传授西方绘画技术,后孤儿们长大离院成为第一批中国习得油画技艺的本土画家,这一批人中有一位名为周湘的画家,在上海先后办起中西美术学校及布景画传习所。丁悚、乌始光、刘海粟、张眉荪等人曾在此学画。这是中国学习西方美术教育的开端。刘海粟、乌始光后建立上海图画美术院也就是南京艺术大学的前身。同时,许多没有机会接受训练,又缺少油画材料的学画者,往往从摹绘油画印刷品入手,并使用各种代用颜料、油料,绘制基本上是中国传统风格的油画作品。直到出洋学画的青年陆续回国,这种局面才有所改变。
六、吉利汽车的发展史?
摩托车的鼻祖,汽车的领头羊!让合资车惧怕纷纷降价的一个国产品牌。
七、蚌埠龙虾发展史?
老蚌埠,全国最早卖小龙虾的城市
自从1979年起,在蚌埠南山路的这条街上,自发形成了一个烧卖蚂虾(外地人叫小龙虾)的露天市场。新手老手过招,拼着蚂虾的口味,也拼着竞争的路数;有过泪水,也有过欢笑;达到过声名远播红红火火的巅峰,也感受着市场萎缩日薄西山的无奈。
在蚌埠,有蚂虾的地方就有“江湖”。石顺利,1979年开始练摊,从最初的每天三五斤,卖到后来的每天两千斤,率先申请注册了商标—-“正宗虾王石顺利”。1985年,来自怀远的小学徒孙信亮第二个在蚌埠摆起了蚂虾摊。随后,下岗工人吴孝怀也开始了他的卖虾生涯......正因有这些混迹“江湖”的“烧虾师”们,才有了声名鹊起的蚌埠蚂虾街。1998年,蚌埠蚂虾街成为安徽省最大的蚂虾消费市场和集散地。2005年高峰期,经营商有六七十家,日客流量最高达到三四万人。蚌埠蚂虾街成为了老蚌埠的一张名片,也成为了安徽展开的一张长卷市井图。
大蚂虾,传播老蚌埠文化的载体
四十年前,安徽省文史馆馆员郭学东就和“蚂虾”结过缘。1988年,蚂虾被郭学东记录在《蚌埠市志》一个章节中。这也是蚌埠蚂虾第一次正式见诸于文字记载。一条街一段记忆,一座城一个特征,蚌埠蚂虾街十年间的兴衰成败,在蚌埠电视台编导朱麾《虾街十年》的镜头下被详细纪录,影片真实的反映了老蚌埠豪放吃虾开怀饮酒的市井文化,并获得了中国纪录片的最高奖。
蚌埠蚂虾街—《虾街十年》 - 腾讯视频 https://v.qq.com/x/page/q0152up4ri2.html
老蚌埠大蚂虾 重整辉煌
2016年,阿财老铺创始人朱海停、杨天才一直钻研蚂虾和蚌埠本土文化餐饮,尤其对老蚌埠大蚂虾的文化研究颇深,出于对老蚌埠蚂虾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联合了微凡科技创始人郭一凡、季阳导演、音乐人刘海、穆沙等人,他们热爱本土文化,半年来,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共同创作了《老蚌埠大蚂虾》之歌,为了凸显蚌埠地域特色,歌曲采用当地方言、民俗、文化生活绑定的歌唱形式,具体请看
老蚌埠大蚂虾 - 腾讯视频 https://v.qq.com/x/page/y0335t7mcso.html
MV一经推出,大蚌埠帝国人民心中老蚌埠大蚂虾骄傲情怀彻底释放,视频播放量达500000人次,“想吃大蚂虾,先学蚌埠话“ 口口相传,一时间,蚌埠本土大蚂虾市场持续高潮。
未完待续。。。
八、数学发展史学习?
简单的说就是分三阶段,第一古典微积分阶段,牛顿莱布尼茨整合总结了前人关于微分和积分的想法,明确提出微分和积分的概念,并且提出牛顿莱布尼茨公式,微分和积分互为逆运算。第二个阶段是分析严格化的阶段,完善了分析学的理论基础,解决了古典微积分的矛盾。其实从拉格朗日的试图分析代数化就是在做这方面的尝试,这一时期的致力于分析严格化的数学家有柯西,魏特拉斯威尔的极限定义就是现在课本的极限定义,阿贝尔,戴德金的实数完备性理论等等。第三个阶段是流形上的微积分,或者说现代的微积分,著名的微分几何学家嘉当提出了定向的概念,提出外微分形式把格林公式斯托克斯公式高斯公式这三个多元微积分的基本定理统一起来,把多元微积分的微分和积分的矛盾真正讲清楚了。
九、如何看待手机的发展史?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十年前,在学生时代,如果能够有一台诺基亚最新的滑盖手机,就已经非常满足,如果能够买一台iPhone手机,那就是整个班级最靓的仔;十年后,面对无聊至极的手机市场,我甚至希望能够只拥有一台诺基亚功能机,可惜工作不允许我有这样的想法。
智能手机发展十年,历经了三次洗牌,每一次都有人倒下,但是再也没有站起来。
2012年,专利技术保卫战
智能手机的雏形,应该要归结到2000年初诞生的PDA(掌上电脑),一款带有大屏和触控笔,运行Windows Mobile系统的移动设备,可以通过移动信号进行上网,主要供商务人士首发邮件,网络聊天使用。由于微软本身的工程师属性(理工男思维),WM系统的用户体验并不理想,甚至还比不上后来的塞班触屏版本的系统好用,再加上过于超前的形态设定,注定这是一款无法普罗大众的产品。
真正的改变来自于2007年iPhone的发布,基于多点触控技术的交互逻辑所设计的系统软件,整个产品形态更加完善,很多人也将2007年的iPhone,定义为真正的第一部智能手机。当然,由于当时谷歌的董事长也是乔布斯的好友,在提前体验过iPhone的原型机过后,谷歌随后就推出了自己的安卓系统,两位好友也一度对簿公堂。
苹果的iPhone OS 和 谷歌的安卓系统,成为了后来智能手机品牌的两个阵营。(Windows Phone本文不讲)
在智能手机发展早期,HTC凭借其十多年PDA的代工生涯,在产品设计和制造层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这样的先发优势在当时甚至优于三星这样的科技巨头。于是2008年开始,HTC作为安卓阵营的老大哥,向苹果发起了猛烈的攻击,一度占据整个安卓市场90%的份额。
同一时期,中国广东珠海,黄章带领魅族已经做到了MP3、MP4播放器老大的位置,所谓“站在山顶,看不见前方的道路”。基于自己对市场的预判,黄章决定带领团队进军智能手机市场。就在2009年苹果发布3Gs之后,魅族推出了第一部国产智能手机“魅族M8”,造成排队抢购,一机难求的局面。
不过暴风雨压根还没有开始。
2010年,HTC发布了经典的安卓旗舰HTC Desire(G7),成为当时市面上唯一一台能够与iPhone 4正面较量的机器。但是就在准备出货的时候,三星借优先供应自家手机的理由,断掉了HTC AMOLED屏幕的供应,不得不临时换用LCD屏幕,造成了不小的波澜。随后苹果开始对HTC进行专利诉讼,缺乏专利积累的HTC根本招架不住,很快大量机型开始被禁售,三星乘势追击,反超了HTC。
同样是2010年,在魅族M8如火如荼销售的时候,苹果再一次用专利起诉魅族,导致魅族不得不停售此款机器,造成过亿的损失,侧面上也打击了国产手机自主设计的决心。在2010年智能手机发展初期,中国的国产手机开始走偏到山寨机和合约机的方向上去,也就出现了非常滑稽的iPhone在中国代工,但是中国本土却拿不出一个有竞争力的品牌。
可以说早期的智能手机发展,苹果、三星这两家老牌科技企业,通过专利战赢得了最后的市场,并且开辟了两条不同的道路。
2014年,“性价比”新玩法
互联网上一直流传说,雷军当年想要投资魅族,跑去珠海待了大半个月跟黄章讨论做手机的想法,结果两个人在持股问题上没能达成统一,最后雷军另外出来组团队做了小米。这也是黄章之后在论坛里评价小米是“贱人、贱己、贱行业”的由来,认为小米用性价比阻挠了国产手机走向高端的步伐。当然,这只是一个未经证实的故事。
不过换一种思维来看,在当时的时间节点上,智能手机市场主要是被苹果、三星、HTC、索尼、诺基亚这些厂商占据,并且这些企业作为传统的买办思维,主要盈利模式都是依靠推出高质量的产品,卖产品赚取利润,并且通过庞大的资金量形成供应链壁垒。
中国本土品牌想要与这些企业竞争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必须要换一种思维去做市场,于是雷军提出了两条经典的互联网口诀:“专注、极致、口碑、快”以及“参与感”,前者指的是产品的垂直程度,后者指的是用户粘性问题。
从垂直程度来看,小米喊出的口号是“为发烧而生”,用户群体非常垂直,就是为那些喜欢玩智能手机的用户提供一个高性能的硬件产品;从用户粘性来看,从早期的MIUI社区,到后面的小米之家,米粉见面会等等,小米通过线上论坛和线下组织活动,来提高用户的活跃度。更何况,价格只卖1999元,是国外品牌的一半都不到。
相比起传统的卖货赚钱,小米通过低价策略快速圈拢用户,毕竟手机市场还在蓝海阶段,快速地跑马圈地,拥有足够的用户基数,才能够在之后的竞争中生存下来。至于赚钱的方式不一定是卖硬件,还可以通过软件、内容、服务等方式进行盈利,但是这些都需要有足够的用户基数才能够做到。
与其说小米打响了智能手机所谓的“价格战”,比谁卖得便宜,不如说小米打响了智能手机的圈地运动。国产品牌都开始打着“性价比”的旗号,利用自己的优势圈拢用户。小米依靠粉丝经济,所谓的“群众路线”;OPPO和vivo依靠步步高时代建立起来的渠道网络;华为依靠海外多年积累的运营商关系。
这些打法,显然使得海外厂商看不懂,也学不会。其中HTC彻底倒下了,缺乏技术积累,缺乏渠道积累,缺乏产品竞争力;索尼倒下了,工程师思维并不懂得如何做好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体验;诺基亚、黑莓、摩托罗拉倒下了,失去了品牌的号召力,换什么系统都救不了,消费者总觉得产品像是上个时代的产物。
通过性价比战争,传统手机品牌被彻底洗掉。智能手机品牌分成了三个阵营:苹果、三星、华为为首的第一梯队;小米、OPPO、vivo为首的第二梯队;其它手机品牌则被编入到第三梯队。应该说通过性价比的千元机战争,具有特殊优势的厂商活了下来,联想、魅族这些昔日具有影响力的企业逐渐消失在消费者的视线中。
2019年,供应链为王
2019年出现了一个新现象,各大品牌纷纷成立子品牌,将原本的中低端机型做抽离。
小米将红米独立成为Redmi品牌;OPPO从海外召回原本的子系列成立“Realme”子品牌;vivo则成立了全新的子品牌iQOO。可以看见,这三家处于第二梯队的厂商,都开始逐渐将“性价比”与主品牌进行剥离,用全新的子品牌去替代掉原本的产品线。而主品牌则开始主攻5000元以上的高端旗舰机市场。
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2020年开始,智能手机市场已经饱和,跑马圈地的运动已经结束,目前留给厂商的是零和游戏,相互蚕食彼此的份额。并且最现实的问题在于:中低端机器压根就无法赚钱,整个智能手机行业90%的利润都被苹果、三星、华为三个厂商拿走,小米过去所谓的“硬件铺开,内容盈利”的方案是行不通的。因此,必须要做卖一部赚一部的高端手机,才能够获得利润。
高端手机好做吗?好做,也不好做。从产品的定义来看,顶级的配置,顶级的工艺,独树一帜的设计,风格化的系统,专业的品牌包装和销售渠道,价格定位到高端是没有问题的。但难度在于,这里面每一个要求单独拿出来,都够厂商喝一壶的。
苹果为什么能够站稳高端市场?除了系统软件层面的生态闭环以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技术层面的巨大投入,这种投入并非研发,而是直接并购和垄断。比如说早期金属一体化的机身,需要专业的CNC机床进行加工,苹果直接买断了整个供应商的订单,只给苹果一家供货。还有Touch ID和Face ID这种生物识别技术,苹果都是直接收购相应公司形成1-2年的垄断期打开市场差异化。
三星为什么能够站稳高端市场?了解三星的人都明白,三星拥有整个供应链的设计和制造能力,处理器、镜头、屏幕、存储芯片、电池等都可以自己设计制造。从硬件水平来讲三星是最具有优势的企业,能够早于其它品牌推出更具有概念性的产品。比如说早期的曲面屏幕到现在的折叠屏幕手机。
实际上这背后说白了就是一个字:钱!在某一个供应链上砸钱形成超前的优势,才可能拥有旗舰市场的话语权。于是我们看见了华为砸钱研发麒麟处理器,小米拿到了高通旗舰芯片的首发权,vivo与蔡司共同组成研发实验室,OPPO专注于快充等等动作。
其它品牌的手机已经没有机会在这个市场继续发展下去了,应该说在未来2-3年的时间里面,还会有手机品牌逐渐被竞争淘汰掉。在手机功能和形态越来越趋同的情况下,考验各个厂商经济实力的时刻到来了。大家都准备好了吗?希望大家都准备好了吧。
十、陶瓷的发展史?
中国人早在约公元前8000-2000年(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陶瓷材料大多是氧化物、氮化物、硼化物和碳化物等。常见的陶瓷材料有粘土、氧化铝、高岭土等。陶瓷材料一般硬度较高,但可塑性较差。除了在食器、装饰的使用上,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亦扮演重要角色。陶瓷原料是地球原有的大量资源黏土经过淬取而成。而粘土的性质具韧性,常温遇水可塑,微干可雕,全干可磨;烧至700度可成陶器能装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