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买车选配置
怎么买车选配置
买车时,可以从安全性、操作方便性等三个方面来选择配置。首先,考虑安全配置。其次,车内的一些黑科技可以让操作更简单、更方便、更人性化。
最后,还有一些配置很鸡肋,完全没用。具体如下:
1.安全配置:并不是所有的安全配置都值得购买。例如安全气囊的数量。现在的车型通常标配四个安全气囊。前面两个保护司机和副驾驶,然后后面两个保护后排乘客。以安全著称的沃尔沃在部分车型上有近30个安全气囊和气帘。这种保护肯定和四的保护不一样。2.实用配置:如胎压监测、ESP车身稳定系统、ABS EBD、倒车影像、行车记录仪等。可以让操作更加简单方便。
3.无意义的配置:首先要承受的是大灯的自动清洗功能。估计90%的人都没用过。其他下坡辅助、刹车辅助、自适应大灯、车载导航等。都是华而不实的配置。其实具体买什么配置,要看车主自己的喜好和平时的驾驶环境。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设备没用,而有些人会非常喜欢。
揭秘“L3级别自动驾驶”的真相
这个3月,整个汽车圈热度最高的除了直播应该就是自动驾驶了,仔细梳理一下你会发现这个月自动驾驶出了不少“第一”。
3月4日,广汽新能源发出消息:Aion LX为“全球首个搭载高精地图并实现L3级自动驾驶的可交付车型”;3月9日,工信部出台了中国的《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国家标准,将在2021年1月1日实施;3月10日,长安汽车总裁在线直播了UNI-T的L3自动驾驶体验。
L3级别自动驾驶,这个三年前火过一次的概念再一次成了热议的话题。自动驾驶的元年真的要来了?其实没这么简单。
2017年,奥迪推出A8的时候就宣称其配备了完整的L3系统硬件。不过时至今日A8的相关功能也还没有正式上线,为什么连奥迪这样有强大技术储备的企业都放缓了L3的脚步?
我们先看看A8上配备的自动驾驶,它可以在车速60km/h以下的时速内实现L3级别的自动驾驶,这期间驾驶员可以松开方向盘。不过因为60km/h的速度限制,不少人都认为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驾驶,再加上对环境有一定要求,它所能实现的功能和车道保持+自适应巡航类似。
再加上到了国内受限于各种法律法规,所以在国内的奥迪上基本见不到这套系统。另一边,海外有消息表示奥迪已经在去年底的时候减弱了在L3自动驾驶方面的投入。所以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L3级别自动驾驶到目前为止都还是空白,所以就出现了长安、荣威和广汽新能源的“首个L3”之争。
你不了解的L3自动驾驶
为什么奥迪放缓了L3的脚步,但是却在L4上加大了投入?这其中涉及到一点,就是对车辆控制权的分配问题。
大多数文章都只会说L3级别的自动驾驶能实现对双手双脚甚至双眼的解放,但是这只是一种比喻。因为L2级别的自动驾驶明确了是要驾驶员主导操作车辆的,而L3则是有限条件下的自动驾驶,也就是说它可以完全不需要驾驶员干预,但是有的时候又必须驾驶员干预。
那么驾驶员和车辆自主控制之间如何相互接管就成了一大问题,因为这之间并没有一个明显的界定,所以假设出了交通事故,是需要驾驶员和汽车共同承担责任,而这也是相关法律法规最模糊的地方。
上汽称用户只能等待国家法规配套成熟后才能使用L3功能,而广汽新能源Aion LX具有L3功能的选装包要到下半年才开始陆续交付,前几天长安的UNI-T,展示了成熟的L3技术,但是注意UNI-T的“量产级”并不等于量产。所以可以简单理解为,只要法规没有放开,所有的L3级别自动驾驶都是鸡肋。
所以不少品牌直接放弃了L3级别自动驾驶的研发,比如福特、沃尔沃就表示会直接从L2到L4,电动车企蔚来也表示会跳过L3,直接进入L4。而以自动驾驶闻名的特斯拉自始至终都没有给自己的产品定过级,只表示会进入L4时代。
奥迪曾经在L3领域投入数十亿欧元的巨资研发,这已经接近A8的研发费用了。奥迪将L3级别自动驾驶的弱化,更像是在L3遇到瓶颈迟迟不能在量产车上实现之后,奥迪认清了L4才是正确方向。
不过这也不意味着L3就是空白市场,事实上还是有不少企业继续在L3上下功夫的。
发力L3自动驾驶的厂家
除了长安、荣威和广汽新能源等,英伟达和小鹏在2018年宣布合作研发L3级别自动驾驶,当年宣布在2020年内量产,奇瑞、一汽等正在研发L3的企业也都是基于英伟达的方案。
吉利汽车在2019年表示2020年会量产L3车型;奔驰则表示在新一代S级上消费者就能选购L3辅助驾驶,新一代S级也将会在2020年到来。
那么为什么仍有大部分厂商在向L3发力,其实更多是为了避免被扣上“无创新”的帽子。显而易见的是,法规、技术等层面上,L3的发展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困难重重的L3发展之路
除了法规,L3想要实现依靠的是两个至关重要的功能,TJP(交通拥堵引导)和HWA(高速公路引导)。前段时间长安UNI-T的直播里,着重演示的也是这两个功能,从直播实况来看长安的技术是没问题的,但是我们要聊的是技术背后的事情。
零部件供应商巨头BOSCH同样在做这方面的研发,不过关注的人会发现从最早提出TJP和HWA到现在,BOSCH讲这两项功能的落地时间无限推迟,这就要聊到前面提到的“责任划分”问题。
不管是SAE的划分标准还是工信部在3月9日出台标准对各个级别的划分非常明确,L1和L2都会强制驾驶员操控车辆,L4和L5则驾驶员可以完全放开车辆控制,唯独L3处在人工和电脑的中间过渡阶段。
人和车的相互接管是一大问题,如果人工操作那么L3系统将失去意义,如果完全交由车辆控制,那么对系统的可靠性将有极其高的要求。这也是为什么现阶段很多车能实现L3的功能,但是他们都定义为L2.5级的一大原因。
BOSCH自己的WHA系统在实施车辆变道动作时,只允许车辆脱离控制20s。它是实现了L3的定义功能的,但是它又不允许用户完全放开接管车辆,无限接近L3的功能但是不脱离L2的定义,是现阶段最稳妥也最常见的做法,所以有了越来越多的L2+和L2.5,至于L3,没有哪个供应商能给到明确的时间。
L3的预想是好的,但是目前来看在复杂的交通状况中,自动驾驶面临的问题远远超出了技术范畴。所以现阶段的L3自动驾驶,更多的是厂商的宣传工具,当然中国品牌们也在不断带来新的惊喜,至少在技术上我们看到了中国品牌们积极的一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